«——【·前言·】——»可靠的配资平台
14天不到,美国数十亿美元订单泡汤,还有3个盟友站队,决心反击特朗普。
在美国政府大肆压榨自己的盟友,并且滥施关税后,目前各国对特朗普政府的愤怒情绪,已经愈演愈烈。为了反击美国, 美国的盟友们决定一同打击特朗普的痛处,也就是他 所钟爱的战斗机。
«——【·西班牙:5%国防开支引发的F-35断供·】——»
西班牙与美国的矛盾焦点集中在国防开支比例上。北约长期以来要求成员国将军费提升至GDP的2%,而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海牙峰会上进一步施压,要求西班牙将这一比例提高到5%。
展开剩余86%这一要求遭到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的坚决反对,他明确表示西班牙的国防开支将维持在2.1%,并称5%的目标“对西班牙来说绝对是个错误”。
这种分歧直接影响了两国的军事合作。西班牙原本计划采购美国F-35战斗机,以取代即将退役的AV-8B“鹞”式战机和F/A-18战斗攻击机,并在2023年国防预算中预留了62.5亿欧元(约72.4亿美元)用于此项目。
然而,美国的强硬态度让西班牙转而寻求欧洲解决方案。 西班牙政府宣布将国防预算的85%用于欧洲本土项目,决定放弃F-35采购计划,转而考虑欧洲战斗机公司的“台风”战机或参与法德主导的未来空中作战系统(FCAS)研发。
«——【·瑞士:39%关税下的订单博弈·】——»
瑞士的情况则源于美国的贸易政策。2025年8月, 美国对瑞士出口商品加征39%的高额关税,这一税率 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涵盖了瑞士的钟表、医疗器械等核心产业。瑞士联邦主席凯勒-祖特尔紧急访美谈判,但未能扭转局面,最终关税如期生效。
这场贸易摩擦迅速波及到军事领域。瑞士原本计划以60亿瑞郎(约74亿美元)采购36架F-35A战斗机,但美国在谈判中不仅坚持高关税,还要求瑞士额外支付13亿瑞郎的费用,导致合同总金额飙升至73亿瑞郎(约91亿美元)。
这一消息引发瑞士民众强烈不满, 民调显示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反对继续采购F-35。
这种摇摆态度反映出瑞士在经济利益与国防需求之间的艰难平衡。如果瑞士最终转向法国“阵风”或欧洲其他机型,美国将失去一个重要的高端武器市场,同时瑞士的中立形象也可能因依赖美国装备而受损。
«——【·印度:贸易打压下的武器采购反击·】——»
印度与美国的矛盾同样因贸易而起。特朗普政府以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在2025年8月宣布对印度输美产品加征25%关税,使总关税税率达到50%,这是美国对贸易伙伴征收的最高税率之一。
印度政府对此强烈不满,指责美方做法“不公平、不正当、不合理”,并采取了暂停采购美国武器的反制措施。原本计划中的多项军购项目因此搁浅。
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原定访美宣布采购6架波音P-8I反潜侦察机(价值36亿美元)、“斯崔克”装甲车和“标枪”反坦克导弹,但这些计划因关税问题被无限期搁置。
尽管印度政府否认暂停采购,但路透社等媒体援引内部消息称, 相关谈判已陷入停滞,短期内难以恢复。
印度的反制措施背后是更深层的战略考量。作为全球最大的武器进口国,印度长期在美俄之间保持平衡。特朗普的贸易打压促使印度加速“向东看”战略,寻求与俄罗斯、法国等国的合作。
这三起订单危机对美国的影响是多维度的。从经济层面看,仅西班牙和瑞士的F-35订单金额就超过160亿美元,加上印度可能流失的数十亿美元采购,洛克希德・马丁等军工巨头将面临巨大损失。
更严重的是,盟友的不信任可能引发“多米诺效应”—— 如果其他国家看到反制美国能带来实际利益,可能会效仿西班牙、瑞士和印度,导致更多订单流失。
地缘政治层面,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受到冲击。西班牙转向欧洲防务合作,可能削弱北约内部的凝聚力;瑞士若放弃F-35,将影响美国在中欧的军事存在;印度的转向则可能使美国在印太战略中失去一个重要支点。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看似保护了短期利益,实则损害了长期的盟友关系网络。
这些事件也揭示了国际政治的复杂性。西班牙、瑞士和印度的反制措施并非单纯的经济决策,而是综合考量国家安全、国内民意和地缘战略的结果。
特朗普政府的强硬政策看似在维护美国利益,实则暴露了“美国优先”战略的局限性。当盟友发现合作不再是共赢而是单方面让利时,必然会寻求其他选择。
西班牙、瑞士和印度的行动,本质上是对霸权思维的一种反抗。未来,美国若不能调整策略,修复与盟友的信任,可能会面临更多类似的“背叛”,其全球领导力也将进一步削弱。
信息来源:
发布于:湖南省红太阳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