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至23日,第二十二届广东现代舞周在广州盛大举行。19日晚,开幕演出《那时此刻》亮相广州塔剧场,为现代舞周拉开帷幕。该作品也是入选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重磅之作。
本届现代舞周以“湾区汇舞,艺启未来”为主题,延续“聚舞台”“青年舞展”“新锐编创计划”和“大师班”四大经典板块,辐射广州塔剧场、永庆坊等多个城市文化地标,集中呈现10台72部精彩作品,以现代舞的艺术形式预热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掀起一场跨越5天的现代舞艺术盛宴。
这不仅是一次现代舞的集中展演,更是一次对大湾区文化活力、艺术创新与人才共育的深度展示。经典复刻与青年创新交织,粤港澳大湾区以现代舞为媒,构筑文化交流与艺术共融的新图景。
开幕经典复刻
8部作品勾勒中国现代舞30年
广东现代舞周历经20余载积淀,已成为中国现代舞领域最具影响力和前瞻性的艺术平台之一。
作为现代舞周开幕演出,广东现代舞团2025年度作品《那时此刻》成为最受瞩目的焦点。作品以全新视角复刻8部跨越30余年的标志性作品,不仅是对舞团艺术历程的深情回望,更是对中国现代舞发展脉络的创造性解读。
从1992年曹诚渊充满哲思的《鸟之歌》,到邢亮以纯粹肢体探索生命本质的1996年的《光》和1998年的《我要飞》,再到刘琦2001年展现人性张力的《暗战》与2005年融合书法美学的《临池—隶书及小篆》,以及桑吉加2007年先锋实验的《火柴人》、邢亮2012年回归内在感知的《觉Ⅱ》,直至潘少辉和王荣禄2013年以粤港澳文化为背景的《情书—色彩的祭礼》,这些作品共同勾勒出中国现代舞从探索到成熟的演进轨迹。
作品《情书—色彩的祭礼》剧照。主办方供图
这些作品串联起的不仅是一家舞团的历史,更是一部“中国现代舞的微观发展史”。
《那时此刻》并非简单历史重现,而是一场“以当代视角激活经典”的艺术实践。“虽然作品本身产生于不同时期,但这台节目使它们在同一个时间段发生,这就是当下的艺术。”在著名舞蹈编导邢亮看来,不同时间的对话让作品也有了不同的表达,现代舞最美的地方就是它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会带给观众丰富的感受。
作品《临池—隶书及小篆》剧照。主办方供图
中国现代舞“拓荒者”之一、编舞家曹诚渊在回顾《鸟之歌》时也提到,这个作品至今仍意义非凡,它代表的不止是35年前创作者看到时代腾飞时的心态,还是一直代表他对现代舞的心态——即人对升华的追求,对个性、对创新的渴望。
1990年由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首演的《鸟之歌》,1992年复排于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同年又成为广东实验现代舞团的建团演出作品。《峡谷之歌》《高山之歌》《平原之歌》《河流之歌》《瀑布之歌》和《天空之歌》六大篇章中,舞者以充满意象的身法展现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路径。
“每一代舞者,他们的身体、审美、对世界的认知都不一样。虽然动作还是那些动作,但你能看见不同时代的舞者带着当下的认知在跳,舞者本身就带着强有力的生命力。”曹诚渊说。
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正是《那时此刻》最动人的张力所在。
作品《光》剧照。主办方供图
湾区名家汇聚
多元背景塑造独特艺术语言
本届舞周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粤港澳三地艺术家的深度参与。从开幕演出广东现代舞团与湾区艺术家共同完成的经典复排,到“青年舞展”板块澳门诗篇舞集与国际著名编舞家NirdeVolff合作的《寂寞俱乐部》,再到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CCDC)的闭幕演出《雪落下的声音》,大湾区艺术家的联袂呈现彰显出区域文化合作的深化。
邢亮在采访中谈到跨地域创作体验时表示:“我就是很单纯的喜爱,想看到更多,想知道更多,想了解更多。”从北京到广州再到香港,他在不同城市的艺术经历反映出大湾区文化流动的天然优势。
曹诚渊则表示,现代舞的核心是“个性、创新与时代性”,而这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一脉相承。“屈原、李白这些诗人打动我们,正是因为他们强烈的个性,而易经的变通哲学告诉我们,世界不断变化,文化需要不断包容纳新。”他认为“现代舞不是西方的,它关于人最本质的表达需求”,这种理念超越了地域界限,为湾区现代舞提供了深层的文化共识。
据透露,香港首个全职专业当代舞团——城市当代舞蹈团(CCDC)将在闭幕演出中带来作品《雪落下的声音》。3位舞者以身体配合人工智能生成的影像,勾勒出身体所承载的记忆与对生命的思索。
两大湾区顶尖舞团的联动,彰显粤港澳文化共融特色,为文化交流提供高规格艺术窗口。现代舞作为一种跨越语言界限的艺术形式,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的独特纽带。
邢亮认为,大湾区文化差异越大,“它的资产和绚丽的感觉就越多”,不必焦虑“谁超过谁”,而应踏实生活、实在体验,让创作自然而然地从生活中生长。
曹诚渊也强调,现代舞不必比较“谁是第一第二”,而应关注“有没有空间让艺术家创作”。他欣喜地看到,中国现在有越来越多空间让年轻人用身体表达所思所感,这种生命力比西方艺术界还要蓬勃。
王荣禄等香港编导的参与,桑吉加等藏族艺术家的跨文化创作,以及来自全球多地青年的创新尝试,共同构筑起大湾区现代舞生态的多元图景。这种多元性不是表面的文化符号叠加,而是深植于个体生命体验的艺术表达。
青年力量崛起
新锐编创展现湾区未来
“新锐编创计划”作为现代舞周的重要板块及重点扶持项目,自上一届设立以来,致力于挖掘和培养具备创作潜能与创新视野的青年艺术家。
今年,该计划吸引了来自美国洛杉矶、法国巴黎,中国北京、上海、成都等全球多地申请者的投稿。经过两个多月的角逐,最终5部作品、6位编创者脱颖而出。年轻一代舞者将在大湾区的舞台上通过自身的诠释和“演后艺人谈”,抒发对现代舞的独特理解和创新表达。
广东现代舞团前团长刘琦将现代舞比喻为“星辰大海”,强调其无限探索的可能性。“观众怀抱一颗开阔的心胸走进剧场,他是不是能够看到从未看过的东西、从没看懂的东西,或许是他经历过却不曾在意的事物,或许是他还未知的事物。能把这些展示给观众,就是现代舞的魅力”刘琦说。她建议年轻编舞者:“真实的就好——是你真的感触到、真的这样感受的,把这个感受表达得很真切。”
作为现代舞周的经典环节,深受舞者欢迎的“青年舞展”板块今年收到超过350部报名的原创作品,最终入围65部,覆盖港澳在内的20余个城市。“小剧场舞蹈汇集”“环境舞蹈汇集”“舞蹈影像汇集”三个子板块,演出场地横跨多个城市地标,实现艺术与公共空间的深度互动。
从地标剧场到历史街区,从专业舞台到公共空间,现代舞走出“黑匣子”,融入城市肌理,成为市民可感、可触、可参与的日常艺术实践。
此外,本届“大师班”邀请到多位国内外知名舞蹈艺术家担任导师,包括著名编舞家NirdeVolff,广东现代舞班第一代舞者及创团成员、现任城市当代舞蹈团驻团艺术家乔杨,以及入围第二届“新锐编创计划”扶持项目的4位编导和舞者等。即兴创作工作坊还特别邀请香港最具前瞻性和实验精神的当代舞团之一——香港不加锁舞踊馆的编舞、舞者及音乐家共同参与,以跨领域实践激发学员开放而敏锐的表演感知,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舞教育搭建交流平台。
艺术教育一直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合作的重要维度。刘琦在采访中回顾广东现代舞团作为“中国大陆现代舞孵化基地”的历史时表示:“广东现代舞团自诞生起,传播的就不仅仅是舞蹈的概念,更是一种探索的勇气——去未知的世界感知、尝试的勇气。”这种勇气正在湾区年轻艺术家中生根发芽。
从广州到香港、澳门,从专业舞团到青年舞者,从剧场舞台到城市街巷,湾区现代舞正以其自由、包容、创新的精神焕发勃勃生机。正如《那时此刻》所启示的:回望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艺术跨越时间,在瞬间中创造永恒。
采写:南方+记者王涵琦
图片:主办方供图可靠的配资平台
红太阳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