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年仅六岁的同治帝继承皇位,此时的清王朝风雨飘摇配资炒股配资网站,在恭亲王奕訢等人的辅佐下,才逐渐改变衰败的局面,出现所谓“同治中兴”的局面。然而十余年后,已经亲政的同治帝却要对六叔下手,居然下旨诛杀恭亲王奕訢,还要罢免朝中十位王公重臣的职务,一时间引起朝野的震动。那么,清朝这场鲜为人知的政治地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重修御园引争议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皇帝经常居住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随着洋务运动的进行,清朝暂时出现了内外承平的气象,在这种情况下,于1873年亲政的同治帝,以“颐养”两宫太后为名,发布重修圆明园的上谕。旨意下达后,“中外错愕”。身为帝师的李鸿藻率先表示反对,接着朝中的御史们也纷纷上书劝谏。
可是同治帝不管那么多,重修工程还是在1874年3月动工。恭亲王奕訢自知无法劝阻,只得捐献三万两白银。在重修圆明园的过程中,发生了“李光昭诈骗”的丑闻,引发舆论的不满。与此同时,同治帝还利用这个机会,以视察工程为名,多次微服游玩,出入风月场所,一时间搞得满城风雨。至此,恭亲王奕訢等朝廷重臣再也不能坐视不管了。
二、亲王劝谏逆龙鳞
8月27日,恭亲王奕訢与朝中十余位王公重臣联名上书,请求停止重修圆明园,并希望同治帝能够“畏天命、遵祖制、慎言动、纳谏章、勤学问、重库款”。他们担心同治帝“阅之不尽”,于是请求得到召见。两天后,同治帝召见了恭亲王等人。面对恭亲王的陈奏,同治帝大怒,竟然说出“此位让而如何”这样的话来。
当醇亲王奕譞提到微服时,同治帝还想不承认,问“何所听闻”。当醇亲王说出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后,同治帝一时语塞。召对结束后,就在人们认为同治帝会结束工程之时,他又一次前往圆明园。9月7日,同治帝召见恭亲王,诘问微行之事是从何得知,如果说不出来,就是捏造虚言。恭亲王答道是从其子载澄那里得知,而载澄是同治帝随行人员之一。
三、两宫出面平风波
对于自己的丑闻被曝光,同治帝十分生气,他召见了军机大臣文祥,并交给他一份旨意,让他速速执行。文祥发现是“杀王之诏”后,赶紧将此事禀报两宫太后,于是被押了下来。同治帝见无法杀掉恭亲王,就在9月10日又下了一道旨意,将奕訢降为郡王,其子载澄也被革去爵位。11日,同治帝又下旨,将奕訢、奕譞、李鸿藻等十位重臣全部革职。
后宫得到消息后,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再也坐不住了,她们赶紧来到弘德殿,垂泪安慰奕訢,并斥责同治帝,“十年以来,无恭亲王何以至今日!皇帝少未更事,昨谕著即撤回”。 这场风波这才结束,圆明园工程也就此停止。由此可见,同治帝年轻气盛、任性妄为,毫无政治头脑。两个多月后,这位十九岁的皇帝一命呜呼,为自己的荒唐行为付出了代价。
红太阳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